傑出的女性(二)

本文選錄自女性的覺醒

傑出的女性

二、薩提亞巴瑪和璐克米妮

 

薩提亞巴瑪(Satyabha'ma')與璐克米妮(Rukminii)為上主克里斯那的配偶,她們永遠都是被相提並論。薩提亞巴瑪精於社會服務、政府的行政以及戰爭的藝術。也許你們知道有關她曾經如何率領她的國家獲得勝利的故事。

曾經有一次鄰國的國王那拉克阿修羅(Narakasura)趁上主克里斯那不在的時候,攻打克里斯那的首都德瓦拉卡(Dwaraka)。(順便一提的是,克里斯那時代的德瓦拉卡現已不復存在,在很久以前它就已沒入阿拉伯海了。德瓦拉卡的舊城正沉睡於阿拉伯海之下;我所說的是在今日德瓦拉卡以西大約十六英里的地方。)

當那拉克阿修羅攻打德瓦拉卡之後,薩提亞巴瑪對於入侵的軍隊立刻予以猛烈的反擊。那拉克阿修羅的軍隊被打敗,而這位國王本人則戰死在沙場上。那拉克阿修羅被殺死的那一天,正是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那一個月(Karttik)新月的前一天。德瓦拉卡整座城欣喜若狂。在第二天晚上,他們點燃十四根蠟燭歡欣鼓舞的慶祝,以慶典及精巧的燈火(diipa'valii)來禮拜薩提亞巴瑪。甚至到今天,印度某些地方的人們仍然以狂歡,放鞭炮、煙火來禮拜幸運女神瑪哈拉克斯米(Diipa'nvita' Maha'laks'mii)。在這同一天,孟加拉人的禮拜稱為「夏瑪女神的奉獻」(Shya'ma' Pu'ja')。

 

Meghavarna' vigatavasana'

Shavashiva'ru'dha' shya'ma' trinayana'

Narashirakhad'garbara'bhayashobhana'

Caturbhuja' Ka'lii Ka'lika'ru'pin'ii.

 

印度西北部社會慶典的波潮湧到了孟加拉。在這一天,有一些孟加拉的家庭首先禮拜惡運女神阿拉克斯米(Alaks'mii)(此處的阿拉克斯米象徵著那拉克阿修羅)。他們在傍晚的時候禮拜她,而在較晚的時候,大約八點鐘,他們才開始禮拜幸運女神拉克斯米(Laks'mii),象徵著薩提亞巴瑪。

現在讓我們來談璐克米妮。璐克米妮出生於阿魯那恰爾(Arunachala)。在英國統治時期,此領土被稱為NEFA(東北邊界機構)。在阿荷姆(Ahom)王朝統治時,這個區域緊鄰阿薩姆(Assam)及坎路普(Kamrup)王國,它當時被稱為巴利阿帕拉(Baliapara),一直到英國統治初期仍被稱為巴利阿帕拉。

璐克米妮以其真誠的靈性渴望而聞名。她熱衷於弘揚法性並加速提升人類的靈性。當人們親近這位靈性人物時,他們會改變他們的見解,即使是那些見解粗鈍、汲汲於世俗事物的人們,也將變成熱誠的靈性追求者。

一九八八年十月九日於加爾各答

~錄自Shabda Cayanika'卷十八~

三、博學之士高希塔基

 

高希塔基為聖者阿嘎士提亞(Maharshi Agastya)的妻子。這位聖者終其一生為宣揚其崇高理念及將人類偉大的理想普及於世而孜孜不倦。他那尊貴的配偶高希塔基協助弘揚其高尚的使命。

她的學問淵博,擁有一顆寬容溫柔之心所具備的一切偉大特質。有時阿嘎士提亞會將他崇高的想法告訴她,並鼓勵她從事高尚的行為;而有時是高希塔基會有優越創新的想法,換她將她的這些想法與丈夫溝通,並鼓勵他從事善行。如此他們兩人互相切磋鼓舞,為提升人類生命中的神性而努力。

你們知道印度在地理上分為兩部分:南部稱為達西納帕(Da'ks'in'a'path)或達西納提亞(Da'ks'in'a'tya),即德干(Deccan);而北部為烏塔拉帕(Uttara'path) 或阿里亞瓦爾塔(A'rya'varta)。德干的中央部分曾經是岡瓦納古陸(Gondwanaland)的一部分。北部阿里亞瓦爾塔南方的某些地區亦為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北印度的其餘部分由喜瑪拉雅山脈及來自喜瑪拉雅地區的沖積土所組成的。南部的主流來自於德拉威文化更廣闊的綜合之流,而德拉威文化其實深受拉爾文明的影響;而北印度文明來自於廣大的高加索之流,其每一個波動都屬於拉爾文明,北印度的南部地區也是卓越的拉爾文明。我們今日所謂的孟加拉文明是拉爾文明、恆河文明與布拉瑪普特拉河(Brahmaputra)文明的混合。孟加拉文明其擴展的形成是歷經好幾世紀的演化形成的。由於它融合了各種不同的文化,變得甜美而複雜。

讓我們回到主題。聖者阿嘎士提亞必須穿越溫迪亞山脈(Vindhyas)到印度的南部,積極地從事文化的融合。他的心願是帶領南部更接近北部。聽說他對高希塔基說:「讓我們兩人都到南部去吧!」但是他的妻子回答道:「不,我們兩人一起去並不合宜。假如我們兩人都到同一地區,那麼另外一地區將會被忽視。既然南部非去不可,那麼我希望是你去,你去和那裡所有的人不管是男性或女性交流吧!讓我留在北部,與所有人建立文化上的接觸!」因此高希塔基並未陪同丈夫南行,她寧願留在北部。

你們知道第一位提出音樂(此處的音樂意指樂器音樂、歌曲及舞蹈)的人是上主希瓦。聖巴拉特(Maharshi Bharat)是他的第一位弟子。由希瓦開始的這一派音樂分成兩支─北派與南派。事實上,如果樹木、花草、水果、種子在同一個環境生長一段很長的時間,那麼它們將會得到某些屬於環境上的特性。如果你在卡西(Kashi)、巴魯意坡(Baruipur)及瑪爾達(Malda)種植同一種芒果,你將發現一千年後,它們會發展出不同的葉子、顏色、味道及氣味。這就是所謂的環境的改變。同樣的,上主希瓦所推廣的音樂很明顯地分成兩派:在北部盛行的音樂為阿里亞瓦爾塔音樂(A'rya'varta Sam'giita)或興都斯坦音樂(Hindusthani Sangeet);而與之相對的南部音樂則稱為德干音樂或卡納帝克(Karnatic)音樂。

同樣的,在風俗與飲食習慣上也會發生某些環境上的改變,在時間的演化過程中亦屬自然之事。在北印度,環境的改變對於東西兩地的影響非常顯著,在孟加拉差異特別明顯,該地是三個河谷文明的融合。以種族而言,孟加拉人很顯然是奧斯垂克─蒙古─尼格羅黑人(Austrico-Mongolo-Negroid)之混血人種。

就我們所知,聖者阿嘎士提亞並未來到孟加拉地區。如果他曾經到過該地,則孟加拉與北印度其他地區之間文化關係將變得更加密切。

現在讓我們來說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聽說溫迪亞山脈(Vindhya)非常高,在岡瓦納古陸上的高山的確是終年積雪。由於雨水與暴風雨不斷,山頂已逐漸被侵蝕。毫無疑問地在往昔溫迪亞山脈是極為高聳的,依照故事所述,要越過高聳的溫迪亞山脈往南行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聖者阿嘎士提亞來到溫迪亞山脈前,而那座山竟然低下頭向他致敬。阿嘎士提亞想要到南方建立南、北之間文化的接觸,他對那座山說道:「我的孩子,希望你享有長壽。保持你的頭低垂直到我回來。當我從南方回來的時候,希望那時你仍能夠如此臣服禮拜!」結果阿嘎士提亞往南行卻永遠沒有再回來。溫迪亞山脈繼續低著頭,也永遠不再抬頭。南北雙方文化的綜合交流持續不衰。

從此以後如果有人出發南行到某一個目的地而永不歸返,人們就會說那是一趟阿嘎士提亞之旅(Agastya ya'tra')。

今天你們學到一些有關聖者阿嘎士提亞可敬的配偶│高希塔基之事。像奧古斯特斯(Augustus)和奧古斯丁(Augustine)這樣的名字都源自於阿嘎士提亞(Agastya)這個字(想必你們聽過聖奧古斯丁這個名字)。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廿一日於加爾各答

~錄自Shabda Cayanika'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