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女性(五)

本文選錄自女性的覺醒

傑出的女性

五、五位有德之聖女

 

卓帕娣是德魯帕達王(Drupada)的女兒。其實她真正的名字是克麗斯娜(Krs'n'a'),不是卓帕娣,但因為她是德魯帕王的女兒,人們便稱呼她卓帕娣。

印度人民至今仍緬懷著五位女士的聖名:阿哈麗亞(Ahalya)、卓帕娣、昆娣(Kunti)、塔蘿(Tara)、和曼都達麗(Mandodarii),這是值得重視的事。

 

Ahalya-Draopadii-Kunti-Tara-Mandodarii

Paincakanya Smarennityam Mahapatakanasanam.

 

阿哈麗亞、卓帕娣、昆娣、塔蘿、曼都達麗

持念五女之聖名,洗滌宿昔所造業。

民間相信,若是持念這五位受人尊敬的聖女,罪行的業報將得以消除,此即「洗滌宿昔所造業」(maha'patakanasanam)之意。

從社會觀點的角度分析,一個女人嫁給五位丈夫,則不論古今,恐都不合禮法。但「持念五女之聖名,藉此神聖的持念,可以洗滌宿昔所造業」這種說法仍傳誦至今。這種說法可能造成你們對社會法性(social dharma)和人為法性(artificial dharma)間的困惑。我記得前些時候在巴葛埔(Bhagalpur)曾談過社會法性與人為法性。若是自人為法性的觀點來看,那麼卓帕娣的行為一點也不值得贊許。不過若是從社會法性的觀點來分析她的行為,則她的行為並不可恥。

根據社會學的法則,一個男人只能擁有一個妻子,這是自然的。因為在每一個國家,男人和女人的數目幾乎是相等的。但是有可能在某些國家發生男人的總數因為戰爭或內戰而減少,那時女人的數量自然就會超過男人。在這種情形下,男人為了維持女人的尊嚴和安全,可能必須娶一個以上的女子。對許多女子而言,若無一位合法的丈夫,將會被迫選擇不道德的方式生活,如此將導致社會的災難。

例如,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就是處於這種情況。戰爭期間,大量的軍士戰死。由於女子的婚姻問題嚴重的失衡,使得不道德的行為蔓延於整個社會,結果產生大量的非婚子女。整個社會因而面臨許多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為何我說,假使社會中男女人數的比例產生嚴重的失衡時,若是女性多於男性,則應允許男人娶一個以上的女子,以維持社會的純淨。反之,若是男性的數目超過女性,則為了維持社會的純淨,女性必須接受一個以上的丈夫。這種做法,已包含在《阿南達瑪迦生活指引》中。在西藏,也存有相同的規定。

假使社會不認同這種做法,那麼不管是在今天或是任何時期,都將是違反自然的。真正的社會學家必須承認,在特殊的情況下,必得採行這樣的做法或規定。是故,我對卓帕娣一妻多夫的情形,並不反對。雖然有人說這樣的情形似乎違反常理,但通常只有那些讀書不求甚解的人,才會拿任何非自然之事做為譴責的對象。

在這五位女士中,我們發現阿哈麗亞的名字排在首位。你們可能知道,阿哈麗亞犯了許多罪行。為此,傳聞她被變成了石頭。當然此處所謂的石頭,並非真如字義所說的石頭。這是一種隱喻,意指她的心靈變得如石頭般了無生氣。一般我們稱冷漠無情的人為「鐵石心腸」,同樣的,阿哈麗亞因為犯下的罪業眾多而變得如石頭般惰性。後來當這位心如鐵石般的阿哈麗亞和至上意識,也就是上主羅摩接觸後,她獲得了解脫。

確實如此,任何人,不論他是石頭、磚塊還是木頭,一旦和至上意識接觸後,必定獲得解脫。這就是為何人類應該持念、觀想上主羅摩─也就是至上意識的原因。當阿哈麗亞因至上的恩典而達到解脫後,她成為信眾清晨持念、觀想的對象(pratasmaraniiya─持念、觀想往昔偉大聖哲的一種印度傳統,在一日之始藉此修習而使得心靈在一整天都能導向法性。藉著持念觀想神聖的人,也會記得這些聖者的理念)此即我們所知她受人尊敬的始末。

在吠陀時期,一妻多夫的現象很普遍。不過在摩訶婆羅多的時代,則不那麼常見。所以人們才會認為此舉違反常理。

沒有人能說卓帕娣是個有罪的人,況且她視克里斯那是她永遠的朋友(Sakha)。她總是一心念著克里斯那,所以當她在高樂瓦兄弟的宮廷遭到非常的凌辱時,由於她向克里斯那全然的臣服,而保全了她的名譽和尊嚴。是故人們誠心地持念這些高尚的女士,這是非常自然之事。人們肯定能夠藉此而獲得一些美德。

昆娣也是一樣。她的行為並不符合現代社會的觀點,但若以當時的社會風俗來評斷,她的行為則一點也無可非議。昆娣婚前生有一子─即迦納,按照那個時代的社會風俗,這種情形並非不好之事,然以現代的社會標準來看,這種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但是她無我的犧牲,她對上主的愛,她深厚的責任感,所有這些可貴的特質,皆使她成為一位值得尊敬的女士。

塔蘿和曼都達麗的情形也類似。塔蘿在她首任丈夫巴里(Bali)去世後,又嫁給小叔蘇格利華(Sugriiva);這在當時是常有的事。只是以今日的習俗來看,就顯得違反常理。由於她非常誠心信仰上主羅摩,故其所有的行為皆得到寬恕,且被公認是位令人尊敬的女子。曼都達麗的故事也是一樣(她是惡魔十首王拉瓦那之妻,雖然拉瓦那是羅摩的死敵,但她卻是羅摩的虔誠者。她一直勸其丈夫與羅摩講和修好)。

卓帕娣是這五位受人尊敬的婦女之一。近代有許多人不明白社會事實上是一個充滿動力的實體,為了因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以及心理特質,它必須經歷必要的變革。如果這些變革沒有發生,老舊的社會結構會崩潰分裂。社會必須是有活力的。社會若是失去了本身應有的動力,它必然會分崩離析。例如,舊印度教社會便是因為不再充滿活力而導致終結。這類老舊的社會,終有一天會湮滅,成為歷史的陳跡。任何提倡老舊過時觀念的人,任何心理仍依戀落伍陳腐想法的人,將隨時間的流逝而被淘汰。反之,任何支持和倡導革新進步理念的人,皆當傾其全力來消除那過時無用的舊觀念。

那些擁護老舊觀念的人,不贊成接受這五位可敬的女士,雖然他們明明知道這些女士是至上意識的虔誠者,但這些守舊分子仍不認為持念她們會對因果業報有所幫助。他們認為上述偈子毫無道理可言。

雖然如此,卓帕娣有一個特質,吾人不應忽略─即她一無所求的虔誠(nirgun'a bhakti)。固然偶爾她也會顯現出有條件的虔誠(sagun'a bhakti),然而一旦如此,她便會遭到磨難。上主克里斯那在每一階段都置她於考驗中,所以她總是必須面對許多難以克服的困難。而當一無所求的虔誠自她身上展露時,她就會品嚐到至上意識的恩典。

即使是一無所求的虔誠,有時候自我感也會浮現,此稱為「虔誠者的我慢」(pus't'ima'rgii aham'ka'ra)。雖然本質上它是屬於無屬性的虔誠,但它實際上是屬於一種「虔誠者的虔誠」(pus't'ima'rgii bhakti),只是它比有屬性的虔誠更為傾向無屬性的虔誠。這種悅性的自我感時而會自卓帕娣心中流露出來。她心裡認為雖然克里斯那是至上核心意識,但卻是她的密友,這種悅性的自我感有時無意間會流露出來,但這是不應該的。儘管人們認為這樣是不好的,然而她卻無法忍住不讓這種內在的自負顯露出來。

即使在無屬性的虔誠裡,這種自我感偶爾也是會冒出頭的,若是此類我慢仍是以至上意識為中心,那便不應苛責。克里斯那是至上核心意識,此乃無庸置疑,然而同時祂也是卓帕娣永遠的朋友(sakha)。卓帕娣僅此就有足夠的理由引以為豪。在這一點上,沒有人能責備卓帕娣。不過人生在世,自當謹記:每件事情都應維持適當的調適,必須以平等心對待萬事萬物。但是那些心懷這種悅性我執的人,在對待事物時卻易生起分別心。

卓帕娣的五個丈夫裡,阿周那由於其出眾的外表和過人的勇氣,最受大眾的歡迎。因此某些時候,卓帕娣也會這麼想:「我是阿周那的妻子。」雖然其實她是所有這五位兄弟的妻子。基於此─因為阿周那更受眾人的愛戴和喝采,卓帕娣才特別為他所吸引。

因此人們說:當潘達瓦兄弟和卓帕娣在接近喜瑪偕爾邦境內的獅子山(Hariparvata)山峰時,她跌落山下而死。

為此,怖軍質問堅戰道:「我們五兄弟仍有體力行走,為何卓帕娣會死﹖她為什麼不能跟上我們﹖」

堅戰回答道:「怖軍,一位真正賢淑的女子應該關心她自己的丈夫,而不應分心於其他男子。卓帕娣有我們五位丈夫,她應該對她的每一位丈夫都付予同等的關心,但是她並沒有做到。在我們兄弟中間,她總是有分別心,就某種意義來說,這是社會所不允許的。如果卓帕娣能對她所有的丈夫付出同樣的關心,我確定她不會這樣就死去。由於她過於注意阿周那,所以才會失足跌落致死。」

一九六八年三月十日於阮奇

~錄自「細說摩訶婆羅多」─迦納和卓帕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