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介紹

靜坐-生命的省思與探索

人類生命歷經無數的起伏與教訓,使我們堅信只有在物質層面的努力追求,並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幸福。我們也看到許多人開始在物質之外的領域找尋新的價值,一股新的風潮正橫掃歐美、日本、台灣等地,甚至還有人認為:我們現今之二十一世紀將會是「心靈的世紀」。

然而不論這項看法正確與否,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惟有當我們同時照顧到生命中身、心、靈三個層面的和諧發展,真正的幸福、喜悅才會來臨。 自古以來,「靜坐」一直被認為是開展心理、靈性的有效方法。阿南達瑪迦則認為靜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麼靜坐是什麼?又為何要靜坐?應如何靜坐?..

靜坐只是靜靜地坐著嗎?

有些人認為靜坐只是靜靜地坐著,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們會發現,大部分人的靜坐若非胡思亂想、腳痠腿麻,再不然就是昏昏欲睡,根本達不到開發潛能、平衡身心…等目的。 你如果要開車兜風、四處遊玩,就必先學會開車技巧;同樣地,人若想駕馭自己如野馬般的心靈,就要學習引導心靈的科學,並勤加練習才行。因此,靜坐決不只是安安靜靜地坐著。

在靜坐的過程中,我們仍需具備一些知識和方法,才能真正發揮靜坐的功效;而一套安全有效的靜坐方法,本身就是可以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印證的經驗科學。在阿南達瑪迦的靜坐系統裡,有六種不同階段的靜坐課程,以及之前的準備課。你只要持之以恆地練習,很快地就能享受到靜坐所帶給你的好處與內心的喜悅。

靜坐是什麼?

靜坐是一種能使心靈不斷地擴展的有效方法,也是一項使小我與至上本體合一的努力。阿南達瑪迦的所傳授的靜坐方法,能一步步地訓練你作到感官的回收與心靈集中,將生命能量由粗鈍的層面提升到精細的層次,進而超越個人心靈有限的範疇,達到與至上意識合而為一的至上喜悅之境。

靜坐的目的為何?

靜坐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但是,它真正的目的並不只在於身心的鬆馳、治療疾病,更不是在於獲得神通和超能力。靜坐的目的,是在幫助我們徹悟內在的本來面目—至上本體(Brahma),而使我們不致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能夠使人能知道如何正確地生活、有效地運用生命潛能,以及降生此塵世的目的。

什麼是至上本體(Brahma)?

—內在真正的「我」 暗夜當我們仰觀星空,心中不免會浮現這些問題:「我是誰?」「宇宙有多大?」「我就那麼一點大嗎?」「生前死後的我,又在哪裡?」「為什麼來到世上?」「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種種人生的大疑問,也是古聖先賢們窮其一生所追尋解答的〝謎〞,如果要客觀地回答這些問題,確實很不容易,因為要以我們有限的感官和知識,來度量這個宇宙的無限奧祕,必然是很困難的。然而,當人轉向內在心靈深處追尋時,他們會發現,大宇宙的本質竟然就含藏在他們最內心深處的「我」裡,而這個最內在的「我」,超越了一切人、事、時、地、物的相對束縛,在每個原子、每個分子裡;在最近處、也在宇宙最遠處,它無所不在,因為它是絕對永恆的存在。許多人和許多宗教用不同的名詞來代表它,卻也無法真正展現祂的無限性,這裡我們姑且稱它為「至上本體」。

人和至上本體之間有一種非常親密的關係,有如父子、情人一般,甚至還遠比世間的我們所能想像的親密關係還要親密!一般而言,個人的存在就好比一滴小水珠,而至上本體則有如汪洋大海,兩者形體或有不同,然而本質卻毫無二致。 靜坐的真意,便是以人類本有的直覺智慧,來洞澈浩瀚宇宙的本質和個體自性的同一性;使人能超越有限的束縛,進而融入至上本體的神性喜悅裡,達到「天人合一」之境。當一個人愈了悟至上本體時,那麼人對生來死去等重大問題就愈了然於心,自然也就活得愈自在、愈有意義。 註:關於人生與至上本體,請進一步參考阿南達瑪迦出版的《激揚生命的哲學》一書。

如何坐好靜坐?

—靈性的道德原則 如要靜坐進步,那麼維持心靈的平衡是很重要的。因為人同時生活在內在及外在的世界裡。內在世界是生命含藏無限潛能的寶庫,外在世界是我們平日生活的大千世界。於此塵世,若能取得內外世界適當的平衡,則進而能專一凝神,發揮心靈無比的潛力,利己利人,為人類的福祉而努力奮鬥。 但是,究竟怎樣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諧呢?阿南達瑪迦所倡導的修行基本原則—內外在行為的控制(Yama/Niyama),是生命向上提升的基礎,讓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不致失去方向和準繩,而能保持心靈的純淨一並且培養浩然之氣。 「外在行為的控制」是人與外在社會接觸時的五項行為規範,「內在行為的控制」是在內在自我層面如何提升的五項行為規範。生活中只要持之以恆地、盡力地遵循這些規範,則個人身、心、靈的成長,必然是以驚人的速度前進。

茲將上述的行為規範簡介如下:

一、外在行為的控制(Yama)

1不傷害(Ahimsa): 我們要謹慎使用自己的思想、言語、行為,不要為了自私的目的,將痛苦或傷害加諸他人;其本意在於絕不有意阻止他人在身、心、靈上的進步。若在某些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採取必要的防衛手段,並不違背這項原則。

2不虧於心(Satya): 我們的言行思惟都應以他人的福祉為依歸。

3不偷竊(Asteya): 若未獲得允許,不論在內心或實際的行為上,我們都不應拿取、佔有他人所有或他人應得的財物。

4心不離道(Brahmacarya): 老子曰:「道不可須臾離」;我們在從事每天世俗活動的同時,要視一切所接觸的事物都是至上本體的不同顯化,讓自己心繫於至上本體,而非世俗相對的事物上。

5不役於物(Aparigraha): 過一種理性而有節制的生活,不沉緬於世俗的舒適享受;不去囤積生活所需以外的多餘財物。

二、內在行為的控制(Niyama)

1潔淨(Shaoca): 要保持身、心內外在、衣物及環境上的潔淨。

2知足(Santosa): 所謂「知足常樂」;即我們要儘量維持自己的心理在一種知足坦然的狀態。

3克苦奉獻(Tapah): 透過身體、心理、靈性及社會各層面的服務和犧牲,為他人減輕憂傷、痛苦,而帶給他人慰藉、快樂。在做服務和犧牲的時候,不要期待任何的回報。

4了解經義(Svadhyaya): 在知識上,要正確清楚地了解靈性書籍內在真正的含義和與靈性有關的事物。

5心住至上(Iishvara Pranidhana): 以如如不動的至上本體為唯一安身立命之處,並且篤實不懈地努力,藉靈性修持將心靈融入至上之境。

註:相關的內容,請參見《修行的基礎-人類行為指引》。

在靜坐中如何使心靈集中?

梵咒—奧妙的聲音科學 人的心靈是很難靜下來的,它總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念頭和情緒。不論是想要集中或控制它,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鑑於此,在阿南達瑪迦靜坐課裡,我們使用一種特殊的聲音—梵咒,來幫助收攝雜念,導引心靈集中、以達喜悅之境。

梵咒( Mantra),又稱為「真言」。原意為「能令心靈自束縛中解脫的工具」,可知梵咒含藏著不可思議的特殊力量,它是具有強烈振撼力量與韻律感的聲音,並能振動體內微妙的腺體,以喚醒人類內在潛藏的神性,以達自我了悟的完美境界。

因此它可以幫助人們解除心靈的束縛。藉著不斷重複持念,可以使小我去除所有身心方面諸如恐懼、情欲、羞怯、嫉妒、不滿、怨恨、憤怒等消極情緒。它對心靈有極大的影響,故為靜坐修持以及開啟內在智慧寶藏的重要的工具。 梵咒具有三個特性:配合呼吸、特殊振波、具有理念。

在靜坐的過程中,它幫助人從雜亂紛擾的心境,逐漸提升到身心協調、精神專一的狀態,進而直趨生命理念的目標。靜坐者若能專一而規律地的持念;日久功深,宇宙心靈的奧祕,自會在你的心中展現。

靈性標誌(PRATIK)的意義

自古以來人對圖像的記憶,通常要比文字來得深刻。阿南達瑪迦將其對生命的理念:「自我了悟、社會服務」以圖像的方式展現在靈性標誌(PRATIK)上。這對練習靜坐的人而言,有很大的好處,因為我們必須要時常提醒自己的理念目標,才不致在生命的道上迷航。 靈性標誌的每一組成部分,都有很深的內涵。

首先,它是由一個尖端朝上的正三角形和一個尖端朝下的正三角形交疊而成,居中是一綻放光芒的太陽,太陽內部放著表徵吉祥勝利的萬字符號。其中朝上的三角形代表「行動」,朝下的三角形代表示「知識」,上升的太陽代表示「進步」,萬字符號代表示「勝利成功」。 這標誌所展現的意義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當追求內在知識(自我了悟)和外在的行動(社會服務)之間,若能有適當的平衡,則在由「不完美」朝向「完美」的生命道路上,我們將如旭日般不斷地向前邁進,而終能達到究竟的完美勝利。

這套靜坐修行方法的傳承來歷為何?

整體身心靈社會提升修行法

今天,在印度的比哈省與西孟加拉省交接處的山區內的古老巖洞裡,仍然還可以發現一些壁畫,留下著有關當時人練習靜坐的記載。這證明了早在一萬多年前,人類就已經試圖透過靜坐的方法,探索內在心靈與宇宙的奧妙。而一直到七千年前,經由靈性上師希瓦(SHIVA)的教導,才奠定系統化靜坐科學知識的基礎。

這套使心靈不斷擴展的整體生命科學就稱為密宗(TANTRA)。我們的靜坐法門正是密宗(TANTRA)的靜坐法門,由偉大的靈性上師—阿南達慕提(Shrii Shrii Anandamurti)所傳授。他除了發揚已幾近失傳的密宗(TANTRA)修行外,更進一步地結合現代人的生活需要,發展出一套完整的理念哲學與實際靈性修持的法門,並建立以「自我了悟、社會服務」為宗旨的靈性社會服務組織—阿南達瑪迦。

學了靜坐後,要如何練習?

學了靜坐之後,就好像在心田裡種下了靈性的種子,若期待長出甜美豐盛的果實,則有賴於天天不間斷的澆灌與照顧。所以,在你每天的生活中,撥出一些時間練習兩次靜坐,是有必要的。至於什麼時候才是最好的時間?一般說來,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練習靜坐,沒有任何限制,但是最好的時間則是在早餐前與晚餐前,因為此時正好是空腹,也是一天忙碌的開始與結束,是心靈充電的最好時機。

所以你只要比平常早起半個小時,就可以在早餐前練習靜坐課,先享受一頓靈性饗宴,而且還不會影響正常工作或上學;而黃昏(晚餐前)的靜坐,對調和忙碌一天的心靈有很大的好處。當然,如果晚餐前騰出時間有困難,也可以利用睡覺前的時段。靜坐養成了習慣,就納入你的生活中,只要你願意,下定決心,一定能克服它所帶來的困難與不便。真正的重點在於將它當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靜坐的精髓,要靠您從實際的鍛鍊中去細細體會。願您以信心和恆心,灌溉出靈性的美麗花朵。

靜坐時若遇到困難要怎麼辦?

靜坐中的體驗時好時壞,本屬正常,不必太在意,也沒有必要期待一夜之間就能有奇蹟發生。畢竟認識最內在的自己,是一輩子的事,也是最值得投資的事,然而最重要的是:「不要輕言放棄」,任何的努力、犧牲都是日後成功的保證,所以初學靜坐,至少也要給自己一段時間、一個改變自我的機會。對自己的靜坐有疑問或不清楚時,最好聯絡教你靜坐的達達、嫡嫡來解惑,他們都會協助你在生活與靈性修持各方面的成長。

怎樣可以減少靜坐時的腳痠腿麻?

許多人在初學靜坐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背後的原因和個人體質、柔軟度、氣血循環有關。大部分的人都會因規律的練習,在身體慢慢適應後,就不再痠麻了。不過仍然有一些小技巧,可以讓靜坐更舒服些,例如:

1.靜坐前先做點暖身拉筋的動作,活動一下筋骨,這對筋骨硬的人頗有幫助。

2.避免直接坐在冷硬的地板上。有個毯子或坐墊會更好,你還可以將臀部稍為墊高一點,坐在小枕頭或衣物上,使臀部的位置較膝蓋高些,這樣可以舒解跨部的壓力,減少痠麻,而且脊椎也比較容易挺直。

3.靜坐後覺得非常痠麻時,請不要立刻站起來或勉強走動,你可以在原位上伸直雙腳,稍微按摩一下,或保持雙腳跪姿幾分鐘,等你的雙腳舒服些後才離座。通常這樣的情況不會維持很久,身體不久後就會適應。

4.平常多喝開水。最好喝加點鹽的檸檬水,因為這樣可以幫助把關節內累積的酸毒排出體外。

5.練習瑜伽體位法。它對改善體質、活化血氣的效果也非常好。

6.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改變飲食習慣,瑜伽建議的悅性飲食與規律斷食,是很好的選擇。

其實腳痠腿麻許多人是練習靜坐的必經過程,克服它並不困難,他們都可以,而你也一定可以辦到。

為什麼要保守靜坐方法的秘密 ?

不同的鎖要用不同的鑰匙才能開啟;要開啟我們內在心靈的寶藏,也需要用特定的個人方法才行。靜坐老師所教的方法既是個人的,也是我們自己的小秘密,這與個人的因果業報有關,自然不見得所有人都一樣。除此之外,個人修行梵音的力量來自兩方面:靈性上師的加持與自己內心真誠地鍛鍊。

對心靈而言,「秘密」本身就是一種內在的力量,當人能誠心地保持靜坐方法的秘密,就會使阿南達瑪迦靜坐的法門,成為開啟心靈的利器。因此,在密宗的修行法中,它是很重要的一環。

靜坐與社會服務有何關係?

靜坐與社會服務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在靜坐中,當人更深入內在的自我,心靈就會逐漸擴展,而產生民胞物與、愛己及人的情懷;此時,若能透過實際的社會服務工作,無私地造福人群,則不僅能驗證靜坐中的體驗,使靜坐更提升、生命更成長,而且他人與社會也能因此而受益。

另一方面,練習靜坐的人,常會開展出特殊的潛能,如何正確應用這些潛能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不當的運用,將會徒增個人的我執與虛榮心,而使修行者偏離生命的正道。運用這些潛能最好方式,就是服務宇宙大家庭裡的其他成員,使世界更美好喜悅。

我可以介紹親友來學靜坐嗎?

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當我們享受靜坐帶來的喜悅時,當然也希望朋友們也能與我分享。而幫助人們學習靜坐,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靈性服務。如果您有親友、同事對靜坐有興趣,歡迎與阿南達瑪迦的各地瑜伽中心聯絡,我們將安排專門傳授靜坐的老師來指導。同時也歡迎參加阿南達瑪迦的其他活動,如:瑜伽課、哲學課、團體靜坐、靜坐研習營以及其他各種營隊與社會服務工作。